
苦是轮回生命的真相 解脱是在心念断灭处
我们学佛的目的,就是为了全面了解自己痛苦的根源,然后进行自我改造。佛陀告诉我们“苦”是轮回生命的真相。浴佛节世间的诸相苦乐,都是应众生的无明贪欲需求而生。如果众生没有贪欲和需求,就没有世界诸相与苦乐。同样正法也是应众生渴望解脱的信心而生,所以佛法讲,一切法原本无生,都是应众生的心念而体现。当我们有念的时候,就会产生对立,有对立就会有喜乐恼苦之受。凡所有念皆是轮回的识业,包括我们净土说念佛是为了积
我们学佛的目的,就是为了全面了解自己痛苦的根源,然后进行自我改造。佛陀告诉我们“苦”是轮回生命的真相。浴佛节世间的诸相苦乐,都是应众生的无明贪欲需求而生。如果众生没有贪欲和需求,就没有世界诸相与苦乐。同样正法也是应众生渴望解脱的信心而生,所以佛法讲,一切法原本无生,都是应众生的心念而体现。当我们有念的时候,就会产生对立,有对立就会有喜乐恼苦之受。凡所有念皆是轮回的识业,包括我们净土说念佛是为了积
禅定什么是禅定?禅与定皆为令心专注于某一对象,而达于不散乱之状态。法华经提婆达多品与坐禅同义。五家参详要路门附录(大八一·六一五上):‘夫修禅定者,先须厚敷蒲团,结跏趺坐。’禅定是佛教译语中特别的译法,“禅”,这是印度梵语禅那的简称,其义为“定”、“思维修”、“功德丛林”等,故“禅定”是华、梵兼称,这是从其名称上来解说的。若从其意义上来说,一个修行人,能摄受散乱心专注一境,即是所谓
佛学术语有漏皆苦的“漏”是烦恼的意思。为什么漏了就是烦恼呢?在于宗教的修持,要讲究六根(即眼耳鼻言身意)的内守,不能内守,即是外漏,或称心攀缘于外,心随物转,则烦恼多生,所以有漏就是有烦恼。何为烦恼?
家国种族祖国弱小远在二千六百多年以前,散布在恒河流域的十六城邦,在政治上彼此纷争,互相攻伐;在思想上百家鸣,异说蠭起。其中由释迦族建立的迦毗罗卫城虽然弱小,但由于政治修明,人民安居乐业,殷实富足,社会尚能保持平静和秩
生与死是人生的两大课题:生从何来,死往何去?生死的由来,佛教说为‘十二缘起’,即:无明、行、识、名色、六入、触、受、爱、取、有、生、老死循环相续的结果。也就是说,有情众生由于一念‘无明’,因而造作各种‘行’为,因此产